全部产品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体育专访 » 正文

C轮5000万美元融资到手,咕咚讲的是怎样一部运动社交进化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07  浏览次数:643
核心提示:申波2010年创业,次年获得盛大天使投资,2014年完成两轮融资,咕咚聚集用户数千万,就在几天前,咕咚完成了C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

申波2010年创业,次年获得盛大天使投资,2014年完成两轮融资,咕咚聚集用户数千万,就在几天前,咕咚完成了C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不同于近年野蛮生长的体育公司,生而平凡的咕咚走过了六个年头,咕咚经历的岁月、坚持和变革,都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

 

 

六月的北京开始闷热起来,有点像体育产业闷闷的这股劲儿——眼看着念兹在兹的欧洲杯、奥运在即,各路豪强都暗自使力,而老牌互联网运动公司咕咚C轮融资成功的消息就像被投入小石子的池塘,迅速荡起涟漪,然后重归平静。


生态圈(ID:eco_sports)在咕咚北京总部见到了CEO申波,刚刚完成5000万美元的一笔融资,申波有些意气风发,语速很快,条理清晰,标准的理工男做派。

 

“刚去见了一个合作伙伴,不好意思”,申波连连致歉,事实上,在完成C轮融资后,前来约专访的记者们络绎不绝,排程极度紧凑,公关部门都有些左支右绌了。


  • 创业路上的取与舍


几天前的5月31日,分众传媒和咕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一场融资发布会,咕咚获得由分众传媒和方源资本成立的体育基金领投,SIG、软银中国等机构跟投的5000万美元C轮融资,这距离他们在2014年完成B轮融资,已经过去了小两年的日子。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小两年,是2014年至今的小两年,这足以让中国整个体育界翻天覆地:无数创业公司占有一席之地,体育巨头相继崛起,而曾经声名赫赫的咕咚,却在手环退市后变得愈发低调起来。


“咕咚创业过程中经历了几次转折,或者说取舍”,申波向生态圈表示,“我们做了很多创新的事,去做运动数据,去做码表、手环等等,但就创新本身来说,它不是一个恒正确的东西,做别人已经成功的事,那不叫创新,创新有风险,因此咕咚一直在调整。”


2010年初,申波只想做一款能让人填写运动、餐饮数据的网站,在智能手机尚未兴起的时代,这种做法无疑带来了非常繁琐的用户体验,于是在同年7月,咕咚上线了第一款“可穿戴”设备健身追踪器。

 

▼2010年的咕咚网,via 网易

 

 

“虽然人们觉得很新鲜,但(追踪器)依然不方便,而且容易被忘记,于是我们想到了开发运动手环,它集成了装饰和功能”,据申波介绍,在2011年,咕咚研发团队便开始了智能手环的筹备研发工作,“仅模具就投入了300万,更为难的是找代工厂,很少有人能做,而且品控很成问题”。

 

▼咕咚健身追踪器,via 百度百科


 

巨大的投入得到了回报,事实上,在花费了2年的研发时间和巨额成本后,到2013年问世时,咕咚运动手环引发了轰动,而咕咚也顺利从“硬件+社区”进化到了“手环+APP”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然而问题再次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处境是,咕咚的运动手环销量仍然不错,但申波却认为智能手环产品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价值走偏了,“最关键的问题是价格低的手环很容易抢占中国市场,而咕咚是创业公司,资源有限,很难聚焦硬件、软件和服务,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贪心想把每一条线都做好,这不可能。”


事实上,在2013年底那个运动手环方兴未艾的秋天,CEO申波力排众议停止了下一款手环的研发,“至于2014年上市的2代手环,也是停止研发前的产品了”,到了2014年底,咕咚手环全部销售渠道彻底关停,“断舍离”的申波带着团队头也不回地进入了下一个长征路。


  • 申波眼中的咕咚与运动社交APP的未来


“智能手机普及的那一天我发现啊,用户其实不需要硬件去连接APP”,据申波介绍,在手环下架时,咕咚整体用户量达到了近2000万,而到目前的5000万积累,其实靠的是软件,目前申波更多意义上将咕咚定义为一个中国运动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入口,“打造一个全民运动的生态系统,其实咕咚一直在做这件事,让运动更简单,更直观,更社交,说法不重要,在做什么很重要。”


咕咚的第一笔天使投资来自于80后和90后都非常熟悉的盛大公司,据申波介绍,这笔投资完成于2011年初,为了节约成本拿到一笔创新基金,申波团队参与了一场类似路演的评审,而盛大投资人恰好在列,“印象很深刻,当时项目被推荐到了盛大,直接去见陈天桥,聊了一个半小时,从成都开始创业,我其实没什么VC啊投资人的概念,那次算是见了世界吧。”

 

▼最近陈天桥的新闻:收购美国P2P贷款公司Lending股份

 

2014年底,咕咚与分众完成了一次合作,是北京、上海的广告投放,于是申波与江南春相识,“此后一直在保持交流,后来分众有意进入体育行业,于是算是一拍即合吧。”对于C轮的5000万美金,申波很平淡的向生态圈(ID:eco_sports)描述。


在江南春看来,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端广告领域,体育和娱乐将成为强大流量入口,而申波向生态圈解释,与分众的合作主要在广告资源和内容上,这便能很好地理解双方的合作基础与未来空间——咕咚业已成熟的运动社交平台+较大的用户体量与分众出色的品牌商资源聚合。而如何在内容建设上实现合作?申波表示是在新的自主IP赛事及体育明星的合作。


目前,咕咚运动的主要收入来自与广告、赛事与电商,“进入第三个阶段后,咕咚开始做一些系列赛事IP,也会给赛事做第三方服务,而电商是我们针对C端去推荐服务、装备,广告的模式就更简单了”,在申波看来,融到C轮的体育公司虽然需要交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卷,但就目前的咕咚来看,收入模型是清晰明确的,需要等待的只是市场的成熟,“京东到现在为止也难说盈利,而我们(咕咚)是在往正确的路上走着。”

 

▼6月5日的咕咚北京微马,或许就是分众需要的赛事+明星组成的内容建设

 

除了这三个稳定的收益,“运动数据服务商”也是咕咚未来的定位之一,“从做硬件开始,数据就是我们的核心,当用户体量上来了,我的运动社交数据便有了意义”,根据申波介绍,咕咚运动的数据系统目前被用于为C端提供增值服务——运动分析指导、运动装备推荐,以及生成具备参考意义的第三方运动数据报告。


可以透露的运动数据合作伙伴是一些保险公司和保健、健康食品公司,咕咚为其开放了运动数据,保险公司则据此设计险种,健康食品公司则通过咕咚提供的具体运动参与者用户画像分析最具市场价值人群的潜在健康消费,“目前通过这些实现资源置换吧,通过大数据更多的是跟这些公司建立合作,最终把他们都装到咕咚的平台上来”,申波解释到。


  • 咕咚的体育人才观


作为见证了中国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乃至火爆的体育公司CEO,申波绝对有资格对所谓“体育人才”发表一番自己的看法,其实就申波本人而论,理工男、互联网背景,“我是一个严格的跨界的体育人。”

 

▼咕咚融资发布会现场,申波正在发言

 

“跨界真的太重要了,如果咕咚全都是由传统体育人组成,可能真想不出线上马拉松,甚至线上骑行这样的新东西,但是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做起事来真的抓瞎”,在申波看来,推动咕咚前进的往往是那些具备不同领域思维的人才,而这些人进入体育行业的案例正在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以前真的找不到,互联网就是纯软件,体育就是科班,很多东西不是简单去加班去开会可以解决的,是思维问题。”


然而申波觉得这个过程还是太慢了,“阿里巴巴就像一个行业的黄埔军校,而体育公司们还是要负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吧,我们咕咚虽然创业进行时,但这个公司是欢迎多维度人才,也是希望不管走进、走出咕咚的人都能为行业带去不一样的声音吧。”

 

 

专访的当天北京真的闷热,甚至飘下来一些小雨,而咕咚办公室的空调也“不合时宜”的坏了,但整个咕咚团队的氛围却给人一种很昂扬和很积极的感受,申波开心地往外指了指,“我们正在找新办公室了,现在的场地又太挤了”。


从成都,到北京,从天使轮再到C轮,六年过去了,有什么感受?临行之际,生态圈向申波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明显的感觉是中国参与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必定不是咕咚一家的功劳,但在这个大潮里,我们活过、奋斗过,这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而且咕咚还会奋斗下去。”

 

▼申波与江南春(左)、SIG合伙人张琳娜(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