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下午,在中国政法大学体育产业(MBA)项目发布会后,中国政法大学联合体育大生意举办了一场《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的圆桌论坛,聊聊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以下是本次论坛的精华纪要。
主持人
CCTV5主持人邵圣懿
嘉宾
张军慧 中网公司董事总经理
潘石坚 凯兴资本管理合伙人
杨 庆 联众集团董事长
傅 强 体育之窗董事长
侯昱华 微赛体育CEO
朱晓武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圆桌论坛左至右:央视主持人邵圣懿、凯兴资本管理合伙人潘石坚、体育之窗董事长傅强、中网董事总经理张军慧、联众董事长杨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朱晓武、微赛体育CEO侯昱华
邵圣懿:今天在现场做这样一个小小的圆桌论坛,其实正好是赶上中国体育产业蓬勃向上的年份,已经到了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人才缺口是摆在眼前的现实矛盾。我们体育产业MBA项目就是希望解决掉这样一个矛盾。各位都是体育产业一线从业者,能不能从各位经营或者一线从业经验分享一下目前体育产业对人才的渴求有多迫切,最希望哪种类型人才,目前的人才构成状况是什么样的?
潘石坚:体育已经爆发了,人才非常缺,缺到我们已经有点害怕的程度了。我们在体育产业里做投资已经做了三年时间,算比较早的了。我们现在紧张的就是我们仅有几个投资经理、研究员、投资总监天天会有人来惦记。惦记这些人都是一些大家伙,开出的条件都让我们投资经理有点无法拒绝了。都是类似BAT这样的公司来挖我们的投资经理。我觉得批量生产,他们就不会挖了吧。
傅强:中国的体育产业才刚刚完全市场化发展,行业井喷之后,大家发现人才稀缺。人才总是跟待遇和薪水,这些大家比较敏感的问题划在一起。我知道AG中国在三五年前他们给当时CEO年薪在300万人民币。到今年我知道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年薪是800到900万人民币。这种高速成长背后说明什么?说明投资人看好体育,真的把他当成大生意来看。300万年薪,如果在投资界不是最好的薪水也是中高层了。
体育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个人认为体育是一个精英行业,它需要高水平,高薪水,跨界人才。为什么?你只是一个运动员,你只懂投资,你只懂一点点媒体,你不跨界,你很难把体育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跨界精英自然拿高薪水,我个人认为是应得应份的。在市场井喷的时候,投身体育产业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我经常跟投资人说它(体育产业)才6岁,是个baby,不是成熟领域,养过孩子都知道,6岁到7岁的孩子,两三个礼拜不看他,就感觉到孩子不断的成长。体育产业比不了现在的地产业,也比不了很多制造业,但恰恰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
张军慧:体育行业特别缺乏的是什么人?就是大项目管理。其实任何一个体育项目,不管是小到一个小的社区活动,大到一个我们现在操作的国际顶级赛事,实际上都是一个大项目。从项目管理角度而言,需要人是跨界的,要多元的,复合的。做一个大的项目对推广、营销,客户服务都要了解。我说我们要搞一个赛事,基本就搞了一届临时政府。小到场内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大到场外的大黄牛、安保、交通非常复杂。
▼大型马拉松赛事对赛事运营方的组织能力是巨大考验
另外,体育未来就需要有更多的对新技术、新传播方式了解的人,因为过去的一年大家看到了版权价格疯涨。为什么版权价格能够疯涨?是因为我们新的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和我们在视频传播过程中的销售方式改变所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杨庆:我讲两点,刚才几位嘉宾讲了很多,我很认同。我们最顶级的制作人,原来的学习的科目和行当都不是体育。做什么都有,有做广告,也有围棋全国冠军,很偶然。很多都是喜欢这个东西,因为喜欢,所以加入,最后做的非常好。我觉得复合型人才其实在学校里面不一定是按照原来传统的培育方式,按照某一个专业。他一定是跟你的爱好相结合,你就是喜欢这个东西。
我们最出色几个制作人都是清华毕业,原来做基金经理,有做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各种各样。水木清华上都是当年在上面打麻将,已经毕业还在那里打,后来开始打扑克,开始研究。然后发现有一项工作是每天都可以打牌,打牌能赚很多钱。你要喜欢这个东西,把你的爱好和你的工作能够结合起来。
我希望大家把各行各业的思想和方法带进来,碰撞出东西来。如果是专业运动员出身,非常欢迎。
侯昱华:体育产业人中既懂体育产业,又懂互联网的非常稀缺。我自己不懂体育,我是门外汉。我觉得所谓无知者无畏,我是怀抱敬畏之心和学习之心进入。
契合今天主题,首先要有学习能力。过去看到所谓经验就是在互联网飞速变化今天的经验可能会成为障碍,会成为创新的阻力。很多同事来自百度、传统产业,新浪,还有央视出来,走到后面往往是学习能力很强。不见得是过去积累最多,但积累很重要。
第二投身体育产业是一个长跑,坚忍、持续力和遇到问题不怕挑战的这种能力很重要。
我是很好的转型例子。过去我是财务出身,也去MBA做过授课老师,做财务的培训教学。我做财务培训很长时间以后,发现过去的财务知识太陈旧了。基本上就是财务在过去的传统的工业时代积累下来的管理经验的总结、提炼。
这样带来一些问题,我自己也觉得过去的财务经验在互联网时代根本无法运用。相反在互联网时代更多是不断的教育我一次次资本的进入,资本角度重新跟他们合作、博弈过程中重新观念的树立和换一个角度看待产业价值。回到第一个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包括敬畏之心。
邵胜懿:谢谢几位诚恳的分享,突破创新能够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机会。接下来这个问题问朱晓武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在这样的项目中将由什么样的模式培养未来体育产业的人才?
朱晓武:中国政法大学从建校以来,一直秉持立德树人,我们培养人才中把刚才几位讲的一些汇聚起来,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和创新型。谈到这几点很大层面上所谓复合型人才,其实以我自己个人观点来看,所谓复合型就是面向具体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或者交叉学科解决问题之道。
回到我们项目本身也是要面向具体的问题,我们在具体的层面上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我们把它称之为知道层次。我们要人我们学员知道一些基本的理念或者是理论概念。比如说刚才丽萍说想了解一下市场营销学里面最新的概念知识有哪些。比如最近哈佛商学院有一个很有趣的案例讲到勒布朗·詹姆斯怎么来营造自己的营销,怎么来营销自己。
第二层面我想讲Doing的层面,我要去做,光知道不去做也是空的。杨总所说我们有赖于好的企业家导师,我们会把我们的企业学生介绍到他那里参与一些小的课题或者项目区,去解决问题。
第三个层面称为一种信念、一种价值观、一道德体系。我们教学员过程中秉持什么样的理念和信仰,这是我们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创办以来精商明法,敏思善行。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们或者感兴趣投身到我们体育产业中来,让我们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解决我们人才短缺的问题。
邵圣懿:接下来有一个问题问给我们现场5位企业家的导师,各位在未来MBA项目授课过程中将给大家什么样的一种教学?各位所在企业有可能给我们学员提供什么机会,让他们接触这个产业?
潘石坚:我觉得在将来跟大家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从投资的角度跟大家聊聊我们的心得,聊聊非常好的案例,包括乐视就是典型的案例。我做投资已经做了六七年时间了,说句实话我们投的很多企业都死翘翘了。但还有更多是我们看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的企业。无论是死掉的还是迅猛的发展起来的,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个我们以后去探讨。
▼潘石坚表示贾跃亭是他的好朋友,乐视的例子值得好好研究。
傅强:在大学的教育,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在大学所接受的教育跟我们实践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落差的。即便你是学这个专业,做这个专业,你也会发现现实生活把你这个专业跟你在学校里边的感受和在课堂上的感悟是完全不同的。
体育要想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肯定不光是要看今天我们缺这个少那个。更重要的至少放眼三五年,甚至十年以后这个需要的东西。今天我们说缺人才,其实缺的还都是当下的一些人才。广告界、赞助,投融资也都是很现实的。
未来其实体育无论是在传播、制作方方面面要想有更大的发展,科技含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当下我们又把这个话说回来,无论是MBA还是EMBA,都是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因为毕竟我们需要的是集团作战,投身到这个领域,成为集团作战中的一员的同时,其实我觉得大家还可以把握好一个自己在体育领域里面的方向。你在整个体育领域里面学完MBA你更侧重于什么,你过去的经验更有什么,更能够发挥你个人特长,我觉得这个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点。
第二学是为了用知行合一。一定是用中学,边学边用。我们公司是非常好的实践的机会。我们愿意提供这么一个实践基地给大家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个行业。首先是兴趣,然后是态度,再后是你的技能,这三点顺序不能错。一旦错了,你想往这个行业上面走,就很难了。
张军慧:整个体育产业我认为就是两类人,一类就是本身买卖公司的人。一类就是在公司里边挣钱的人。我们这个公司就是未来要在公司里边去挣钱的。有志于希望长期的在这个跑道上占位,长期不管是跑还是走,能长期进行下去,到我们公司来去进行一些参与性的工作,应该是能够有感受的。当然,我们也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够在投资方面做一些事。既然项垂直,光是一个网球能够带动的下游产业也很多。所以未来也有可能会跟体育投资方面的精英寻求合作。可能是两三年以后我们能够给大家提供的机会。
杨庆:刚才几位老总讲的欢迎大家到企业,我也一样。我们想要争取核心用户群,所有动脑子的人。包括中国好几亿的爱好者,希望围绕着他们喜欢动脑子,每天两到三小时的休闲时间去构建一系列线上线下现场电视视频各种各样的产品。尽量把他这两到三小时的休闲时间在我们这里多花一点,也把他这两到三小时的休闲消费在我们这里也多花一点。这样的生态圈会孵化出很多项目来,后面包括课堂交流,MBA也是用一个案例制,我会带来一两个我们做过或者正在做的案例,跟大家一起探讨。欢迎大家有兴趣,第二也觉得这里边是觉得不错,欢迎到我们公司来参与进来。
侯昱华:希望学员跟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体育的机会。体育行业这些年是逐渐构建过程中,包括我们其实看很多同行看不懂。过两年看懂了发现已经晚了。大家还是应该把MBA最本体的东西学好。万事万物商业本质是一样,这个东西跳不开。我们是体育MBA,我们有体育的积累。导师资源也是很好的资源,能够成为我们体育MBA差异化的优势,这是我们关注的。
我们企业文化是“认真玩”,我们公司全是玩的东西,很不正经。用玩的心态看待这个行业,享受这个过程,享受创造价值的过程。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以后有更多学员契合到我们企业的需求包括你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两者有很好的结合。非常欢迎大家以各种形式与我们开展交流,包括参与到企业实际的案例、课程当中来。
比如我们现在每次做产品,包括做产品的优化,我们都会做很深入的用户调研。我们有研究院,这些小团队出来的成果我每次都感觉到提醒自己岁数大了。当年我也是学MBA的,我觉得真的超越我们,是结合这个产业,很务实、落地。调研方法,数据指导性和对你产品优化的务实的建议的东西。
我觉得这些我们是不是有机会未来可以针对不同产业的,我们深入调研,带着前瞻性看国际视野的东西,看这个产业本身的发展,回到市场当中,回到商业本体当中做务实扎实的积累和调研。这方面可以走的更远一些,真正做体育行业的咨询服务。我们为客户,为自身的产品方向做这样的非常有实战意义的探索。
MBA未来会走到咨询公司,我们是不是在体育产业这块有这样的可能性,大家在咨询行业为这个产业做很多的智力贡献,这是我们企业关注的方向。希望跟大家一块来探讨。
邵圣懿:谢谢侯总。最后一个问题问给我们朱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在这样的项目当中怎么平衡理论和实践关系,课程设置是什么样的一种考量?
朱晓武:我们设置课程中有两个基本的理念。第一个称之为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学员们的需求。第二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面向奥运经济,面向当前社会体育界发生一些大事件,去请一些实际操盘的人来讲。反映到在具体课程中就是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的比较多。30门课程中的每一门课程,有10到20个案例,学员将会接触300到600个案例的熏陶。经过这样的案例熏陶,从中发现共性,也能看到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我们把当前整个案例的发展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我们把称之为静派案例,这一类案例是拍照片一样,把这个企业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拍下来,这是静。动态案例我们将会设置一些商业模拟游戏,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战。只有通过真正的参与商业模拟规则中,进行商业的这种创意设计或者是领略商业的基本规则,通过这样的静态案例和动态案例,静动互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
邵圣懿:感谢五位企业家导师代表还有朱院长的分享,各位分享当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产业现在蓬勃发展的状况底下人才的急需的状况。同时也了解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未来我们中国政法大学的体育产业MBA项目将会给各位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的机会,提供什么样的一种课程,也希望未来这个项目取得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