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篮架和旁边的配套健身设施激发了当地群众的运动热情,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健身锻炼情景。人们无法想到,三年前的这里还是一片冷清无人问津,甚至出现了场馆自身结构遭到破坏的严重情况。
早在2002年为举办安徽十运会,芜湖奥体“两场一馆”便建成并交由市政府建设投资公司管理,然而却在十运会后遭遇到了大型场馆的世界性“通病”,管理经营出现困难,始终处于闲置状态。据芜湖市副市长汪华东介绍,市政府当时每年要投入超百万的维护管理费用,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2009年,市政府授权市体育局行使管理权和经营权,成立了国有独资的安徽奥园体育产业集团。奥体集团董事长黄书农说,奥体集团当时注册资金一亿元,实行的是“自收自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的运行模式。
“当时体育场馆的附属用房平时闲置较多,后来我们采用以场(馆)养场(馆)、以商养场(馆)的工作思路,进行招商引资,引进了商务会所、演艺娱乐行业、酒店服务业、艺术体育培训等各种项目。”
据黄书农介绍,附属用房全部施行“平赛结合”,即平时租赁营业,重大赛事退出营业确保体育赛事功能,这些收入统归静态收入。动态收入则来自集团下属子公司和独立经营部门运营的体育现代中介服务、广告、体育器材、休闲、健身、赛事、体育旅行社、演艺活动以及接受县区体育场馆托管等。“去年我们的收入比2009年增长了335%,动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从2009年的37%提升到了63%。”
在争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以群众需求为重点优先发挥社会效益更是考验大型场馆赛后运行智慧的重要依据。
“大型场馆的公益属性始终是我们在运营管理中要牢牢把握的,我们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放在首位,”黄书农表示。
据芜湖市体育局局长胡景东介绍,奥体集团截至去年年底在收入中拿出了近500万办各级各类竞赛、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文艺活动。共举办和承办了400多场次体育竞赛表演、文艺演出及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场馆及附属用房承担了10个青少年训练项目。
“奥体集团自筹资金建成了约5000平方米的户外全民健身路径,免费对外开放。主体育场、体育馆每天早上六点到八点半免费向市民晨练开放,现在每天在奥园参加锻炼的人数达3000余人,全年超过100万(人次),”胡景东说。